网络医疗
网络医疗
网络医疗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网络医疗

免注册查阅资料仅供参考 微信号码xc0374yzt
 
首页首页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索搜索  注册注册  登录  

 

 苹果手机七宗罪 八类人群不宜用

向下 
作者留言
Admin
Admin
Admin


帖子数 : 1535
注册日期 : 12-08-26
年龄 : 44
地点 : 河南

苹果手机七宗罪 八类人群不宜用 Empty
帖子主题: 苹果手机七宗罪 八类人群不宜用   苹果手机七宗罪 八类人群不宜用 Empty周六 三月 16, 2013 5:41 pm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备品。很多人甚至时时刻刻手机不能离手,就连晚上睡觉手机也成了枕边物。大家都知道手机使用不当对身体有危害,可是具体危害您知道多少呢?

1、手机辐射致癌:使用手机时,电磁波辐射入大脑的说法是无可辩驳的,因为手机使用过程中,人体成了无线的一部分,手机的电磁场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儿童颅骨比较薄,更易吸收射线,实践证明,吸收的辐射量大于成人的2~4倍。瑞典科学家研究表明,使用手机(包括无绳电话)会使大脑肿瘤患病率增高。

2、造成男性少精、死精:手机辐射能够破坏细胞和带有人类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如生殖细胞受到辐射后,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而致畸。经常将手机放在腰间和频繁用手机通话的男性,精子数量不但会减少,精子也易出现异常,会影响到男性的生育功能。

3、过度使用,导致亚健康:手机放在耳朵上接听时,就好比对自己的脑部发射雷达微波和高量的电磁波。当然,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与发射功率大小及发射源距离有密切关系。危害的程度与发射的功率和经常长时间使用手机成正比。每日接听手机不断的人,往往易出现头晕、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甚至出现脱发,易导致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4、造成胎儿畸形、流产:受电磁辐射,轻者引起头痛、头晕、疲劳、思想不集中、血液循环差,重者可引发流产、死胎、不孕及胎儿畸形。最常见的畸形有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智力低下、小眼畸形、白内障以及生殖器官和骨骼畸形。
5、每天通话1小时将耳聋:美国耳鼻喉学学会年度会议最新研究结果引起众人关注:即使每天接听手机仅1小时,也有可能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这种耳聋一旦出现,将不可逆转,甚至会恶化,可能因此在四五十岁就出现老年性耳聋。

6、频繁接听会导致白内障:过于频繁接听手机会导致白内障。实验证实:连续手机通话两小时肯定对眼球晶状体有损伤。

7、过度使用导致腱鞘炎:人的身体器官中,最精巧的部分是手部的19块小肌肉。这几块肌肉的协调运动,能帮助人类完成很多精细运动。但正是由于过度收发短信、机械重复同一动作,导致了拇指肌腱劳损,腱鞘活动受阻,动弹不得,而导致腱鞘炎。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呢?

1、通话时,手机与身体至少保持5厘米的距离。2、如果你必须携带手机,一定要保证键区位置朝向身体,背面冲着身体外侧。这样,传输的电磁场就能远离你的身体。 3、通话时,有规律地变换身体朝向。4、在汽车或火车上也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因为此时手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5、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孕妇最好不要使用手机。6、手机快没电时,充电时最好也不要打电话。

正确的使用手机远离手机辐射是关键,但是也有八类人群即使正确使用,依旧不能降低危害,如下:

1、癫痫病患者。手机在使用者大脑周围产生的电磁波,是空间电磁波的4至6倍,少数劣质话机更可能超出百倍,有诱发癫痫病的可能。

2、心脏病患者。实验证明, 手机电磁波可使心电图发生异常。装有心脏监视器的患者需慎用手机,否则可能影响监测结果。

3、严重神经衰弱者。长期使用手机,有可能加重失眠、健忘、多梦、头晕、头痛、易怒等神经衰弱症状。

4、白内障患者。手机电磁波可能使眼球晶状体温度上升、出现水肿,加重白内障患者的病情。

5、甲亢及糖尿病患者。手机释放的电磁波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不调性疾病的病情。

6、孕妇及母乳喂养者。妊娠早期是胚胎组织分化、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的胎儿最易受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严重的电磁波辐射除了有致畸作用之外,还可能导致产妇内分泌紊乱,影响泌乳。

7、儿童及青少年。手机辐射可能影响少儿大脑发育,严重的会诱发脑瘤。

8、60岁以上的老人。电磁波会妨碍老年人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wlyl.luntan99.com
 
苹果手机七宗罪 八类人群不宜用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网络医疗 :: 社区与全科医学-
转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