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某一部位汗出或不出汗,也是体内病变的反映,应注意了解汗出的部位及伴随症状,以审证求因。临床常见的局部汗出,有以下几种:
1.头汗:仅见于头部或头项部汗出较多者,谓之头汗。导致头汗的原因常有四种:一是上焦热盛,迫津外泄,故见头汗,多兼面赤、烦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数等。二是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逼津上越,而致头汗,常兼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等。三是由于阴寒内盛,元气将脱,虚阳上越,津随阳泄,则见头额冷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是亡阳之兆。四是在进食辛辣、热汤、饮酒之时,而使阳气旺盛,热蒸于上,故见头汗。
2.半身汗出:即指身体一半出汗,另一半无汗,或见于左侧,或见于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其无汗的半身是病变的部位。多因风痰或瘀痰、风湿之邪阻滞一侧经络,致使营卫不得周流,气血失和,汗无化源,故见半身无汗。《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属此类病变。半身汗出多见于中风病、痿病及截瘫病人。
3.手足心汗:手足心微汗出者,一般为生理现象。如汗出过多,伴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脉细者,多为阴经郁热熏蒸所致;若手足心汗,连绵不断,兼烦渴饮冷,尿赤便秘,脉洪数者,多属阳明热盛之故;若汗出过多,伴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者,多由中焦湿热郁蒸所致。
4.阴汗:指外生殖器、阴囊及其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股阴处)部位出汗较多,多由下焦湿热郁蒸所致。
临床还需注意了解汗的冷热、色泽等。如冷汗多因阳气虚衰所引起;热汗多由外感风热或内热蒸迫所致;汗出粘衣,色黄如黄柏汁卷,谓之黄汗,多因风湿热邪交蒸使然。